葡萄酒入門很難嗎?三招讓你變成選酒高手
台灣市面上葡萄酒百百款,到賣場去整櫃的葡萄酒,眼花撩亂,不知道從何下手。尤其是像很多剛開始喝葡萄酒的人來說,對產區、品牌口感比較沒概念,通常都會不知道該怎麼買。或許,這也是大部分的人不知道怎麼選酒的原因之一。 以下幾個簡單步驟教你如何挑選到適合自己的酒款: 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1. 看價錢 俗話說:便宜沒好貨。 或許很多人不太認同這句話,但小編認為最真實反映一瓶酒的品質就在它的價錢上。 葡萄酒,顧名思義就是一個農產品,我們到菜市場看到那些比較高級的日本富士蘋果,通常價錢也較高,但它們的品質就是受到嚴格的管理,果肉細緻多汁, 脆度佳、甜度極高。 至於葡萄酒,舉例來說,像是澳洲國寶級酒莊Glaetzer三支不同等級的酒款,我們就可以很容易地用價格來區分它的優劣,最貴的Amon-Ra在各大專家的眼中,的確也是酒莊最好的葡萄酒。 所以,如果口袋夠深,就直接選酒莊的旗艦酒款,踩雷的機率也比較低。
2. 看評分 別小看它們,那些評分多少也說明了一些事情。像是Wine Spectator對波爾多級數酒的評分,也可以幫助我們在選酒上做些參考。比如說2013年份,左岸平均只有84分,而右岸卻高達91分,主要原因就是當年左岸生長季節之初寒冷而潮濕,且採收時面臨疾病的干擾;相反在右岸,當年氣候、環境都極佳,梅洛風格普遍柔軟,和左岸相比,酒體風格更一致。 例如2013年的Château Clos l’Eglise喝起來就特別順口,標誌性的紫羅蘭花香一開瓶就表現出來,入口的果醬感也很十足,整體感覺比2013左岸的葡萄酒還舒服。
3. 依照自己的喜好 就像找另一半一樣,喜歡就是喜歡了,有時候還很難說出喜歡的理由。有個還不錯的朋友,他非常喜歡薄酒萊,幾乎每餐必配,而且完全不管那些評分、價錢怎麼寫,只是依照自己的口味買酒。 雖然說起來簡單,但要能夠達到這個「境界」,還必須要長期培養喝酒的經驗,並對自己的口感有絕對的自信才行。姑且不論這個朋友的餐酒搭配是否正確,但很確認的是,他一定不會被酒商的促銷文案、特價等活動所吸引,買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酒。